为了促进疲劳研究领域青年学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速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第六届全国青年疲劳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3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无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新材料与高端装备的抗疲劳设计、服役评价与安全运维等重要议题,吸引了近300名来自全国7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参加,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论坛开幕式由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赵军华主持。
开幕式上,江南大学副校长堵国成代表江南大学致辞,并对所有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青年学者在本次研讨会中能够深入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开拓视野,强化学术交流与科研共享,并强调了此次会议对于推动疲劳研究领域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这次研讨会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交流思想的平台,同时也希望青年学者不断打破现有疲劳理论的局限,勇于创新,突破自我。
大会报告环节集中展现了我国疲劳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与创新成果。石家庄铁道大学冯文杰教授探讨了“基于刚柔耦合一体化分析的服役环境下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疲劳断裂行为分析”,为提升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了新的视角。重庆大学李卫国教授则介绍了“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及其在极端条件下材料性能定量表征上的应用”,展示了该原理在极端条件下材料抗疲劳性能高精度预测的潜力。西南交通大学阚前华教授带来了关于“基于机器学习的材料疲劳失效寿命预测”的前沿报告,显示出数据驱动方法在材料疲劳研究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电子科技大学朱顺鹏教授聚焦于“高维低失效概率下重大装备结构疲劳可靠性研究”,强调了重大装备疲劳可靠性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振军研究员深入讲解了“3D打印TC4材料抗疲劳设计与制备”的新成果,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抗疲劳设计与制备方面的突破。江南大学于培师副教授最后分享了关于“结构疲劳裂纹扩展的预测与监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预测设计与在线监测一体化的结构抗疲劳安全保障途径。该系列报告涵盖了材料、结构与装备疲劳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工程应用突破,不仅反映了当前疲劳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也激发了与会者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的新思考。
接下来,论坛围绕“重大装备疲劳失放与寿命预测”、“材料与结构抗疲劳设计与制造”、“疲劳研究中的新方法”等议题展开分会场研讨,并邀请60余位青年学者介绍最新进展。此外,本次会议首次设置全部以研究生为汇报人的“ 青智未来论坛”,经专家现场打分,共评选出10个优秀学生报告,并在闭幕式上进行了颁奖。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全国疲劳科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这种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促成了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意向,对于推动我国在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南大学副校长堵国成教授致辞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长韩恩厚院士致辞

嘉宾作大会报告

优秀学生报告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