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江南,共话成长”,在江南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为广泛加强优秀校友与我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校友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爱校荣校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凝聚榜样力量,共助青年成长,寒假期间,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展了“情系江南”校友走访活动。此次走访以“两队分工,双线访谈”为基本形式,采访了无锡与上海的优秀校友代表,走访小组认真听取校友们的指导意见,进行深入交谈,取得良好收效。
“实干与创业”无锡行
2月27日,无锡走访组首先来到江苏速升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机械学院92届校友,现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卫星学长的热情接待。对于走访组所提的问题,他侃侃而谈,“那时我们毕业是包分配的最后一届,可以选择服从分配,就是打哪儿来回哪儿去,回到东北。当然也可以不服从,就是找一家乡镇企业去工作。”面对着包管分配的铁饭碗与自主择业的高风险,郑学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东北有大连轻工,如果回去的话,还来无锡轻工做什么!”仔细品味,这倒是与“男儿立志出乡关”有几分相似,但却是郑学长早年下乡实习创业的思想基础。也正是早年的实习经验,后来又神奇般地成为他领导科技革新的知识储备。
中国高铁是国人的骄傲,智能检修是郑学长创业的自豪。在江苏速升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的专利墙上,不难发现其中的诸多奖项都与中国高速铁路检修网络息息相关。在这些科研专利中,郑学长最为得意的就是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设计。他回忆说:“转向架是动车组的核心技术,检修要求极高,当时的铁路都是人工检修,三万平方大厂房,大家摆开了修。但随着格局的改变,这样的传统方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当时中国考察了欧洲、日本的几家企业,但却不能满足中国铁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说到这里,他那种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气神儿从他的目光中迸发而出。他自豪地讲到:“当时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对大家说‘你们说国外没有这种技术,但据我所知,我们有一家小公司,早已经做过了铁路货车的自动化流水线’。当然我们在他们面前算是小公司,很小很小的公司了”。提起往事,他不禁笑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以郑学长为领导的科技精英骨干,授命担起了中国高铁检修线设计的大梁,为中国高速网络的搭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结束了速升的专访,无锡走访组紧接着来到了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玛股份董事长、江苏省人大代表杨朝晖学长向我们介绍,当时创立无锡隆玛科技的想法便来自于校园。他讲述说,学校的社团活动与自己的四方周游经历使他对无锡产生了深厚感情,在这里,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江南的古镇风雅,还有新兴科技的黎明与曙光。隆玛科技是以太阳能应用技术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提供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要产品有光伏汇流箱、储能系统、太阳能离网系统、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等。据杨学长回忆,当时的创业起步是十分艰难的,但正是由于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顶住了重重压力,才最终取得了今日的成绩。
杨学长在我们临行前亲切叮嘱,“虽然现在你们与我们相比毕业环境与条件不尽相同,但却万万不能把创业想得过于简单。创业的社会成本太高,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过于浮躁,坦白地来说,真正的创业成功是一个很小概率的事情。”他劝诫说,“现在的学生不要过于浮躁,不要被社会潮流所诱导,要广泛学习,准备充足。先积累,后创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杨学长这番劝告,是与学弟学妹的心灵沟通,更是对江南学子的殷切期望。
“科研与奉献”上海行
经过前期沟通,2月27日上午10点,上海走访组赶到上海交通大学,与张文明学长正式碰面。张教授从1996年9月到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在无锡学习和生活了将近7年,学业有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提及江大求学之路,张教授最大的感触是: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只有敬畏大学生活,珍惜美好时光,才会在“转折点”处“弯道超车”。毕竟是独自在外求学,凡事都要亲力亲为,遇到的人和事难免就多,难忘的人和事相应也就非常多,回忆恩师张教授难掩感激之情:“指引我享受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班主任华芒老师、辅导员田卫平老师,她们都是亲和力很强的老师,让我的心态调整地很平和,特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拳拳赤子心,殷殷母校情,在母校的学习与生活为他的人生之路点燃了一脉心香。
张教授一直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认为,机械工程专业是我国制造强国不可缺的重要支撑,该专业的就业率应该非常高,但作为机械学子不能只看就业率,更要关注国际“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强国战略,如何把机械专业和国家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如何充分利用3D打印、人工智能等先进、前沿技术,对机械行业未来的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访了张文明学长之后,上海走访组在上海的东安公园约见了徐君平校友。徐老师非常热情,一见面就跟我们握手打招呼,瞬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徐老师当时作为企业一名先进员工获得入大学学习的机会,1975年8月进入原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就读。谈到校园生活,徐老师回忆道:“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机会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求学机会。当时大学的校园很美,依山傍水,惠山脚下,古运河边。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的,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大家还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希望在大学期间尽量多学一点知识。学习之外,同学们也十分注意体育锻练,每天早晨跑步或爬惠山。”江大毕业后,徐先生留校当了老师,在机械系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如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张伟,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章建浩,曾任科技部人事司副司长、现为驻英科技参赞蒋苏南,海南省工业研究所所长李俊侃等。1992年徐老师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徐老师从19岁进学校到60岁退休,在学校41年,见证和参与了江南大学的发展与进步:“近十几年以来,学校发展飞速,近几年排名都在全国50名以内,作为一所以轻工业为特色的学校,在全国将近2000多所高校里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徐老师的话里行间洋溢着作为一名江南人的自豪。退休后,徐老师在江南大学上海机械校友会里帮助校友的企业与江南大学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实现校企双赢。同时也通过在沪校友帮助来到上海发展的机械学院同学,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徐老师平易近人,在学生眼中不仅是人生导师,更是良师益友。几千个日夜奔忙,织就一张网,网住江大学子情,承载起学子们的希望。心系江大,不忘肩上重担,这份责任与担当、勇气与毅力值得每一个江大学子体悟。
得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访优秀之校友,捎母校之深情。本次采访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情系江南,共话成长,校友专访活动的顺利开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友与母校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信息联通、资源融通、心灵相通”,是为学生打通的连接校园与社会的大通道。全体校友希望同学校一道,规划学子成长道路新方向,谱写母校进步发展新篇章。
校友简介
郑卫星
男,1992毕业于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系,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1992.07-1996.04任无锡南方悬挂输送机厂2技术部技术员;1996.05-2003.07任无锡速升工程部部长、速升物流及速升有限监事、副总经理;2003.07-2011.09任速升有限总经理
曾荣获江苏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专家;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拔尖人才;无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届无锡青年科技奖;无锡市劳动模范
曾担任多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技术负责人
现任江苏速升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朝辉
男,1999毕业于本科学历,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系,高级光伏发电技术工程师
1999.07-2000.08,任无锡广厦房屋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销售工程师;2000.08-2002.04任欧时电子原件(上海)有限公司高级销售工程师;2002.04至今供职于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任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江苏省人大代表
张文明
教育背景
2003-2006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博士;2000-2003 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1996-2000 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17-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特聘教授;2013-2016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2012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副教授;2006-2008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师资博士后、讲师
出访及挂职经历
2014.08-2014.09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化学院 访问教授;2013.07-2013.08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化学院 访问学者;2011.03-201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处 流动项目主任;2010.10-2011.02 日本京都大学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
研究方向
振动分析与控制、转子动力学、流固耦合振动、智能材料结构与系统(能量采集技术、软体机器人)、微/纳机械传感器/谐振器、柔性驱动器、精密测试与检测技术、卫星微振动与控制
荣誉奖励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014);上海市曙光学者(2014);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1);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A类)(2012);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B类)(2009)
2015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名第2);2010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2009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8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2006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1 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2005 国际机械工程与力学学术会议ICMEM优秀论文奖
2010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2016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班主任;2016上海交通大学十佳班主任;2016 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最受欢迎教师奖;2017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2017 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徐君平
1975-1978 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轻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1978-1982 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力学教研室助教 机78级辅导员;1982-1992 无锡轻工业学院党委组织部科员、正科级组织员、助理研究员;1992-2001 无锡轻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高级政工师;2001-2002江南大学化学电源研究所党委书记;2002-2005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党委副书记;2005-2007 江南大学继网学院党总支书记;2007-2014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14-2016江南大学君远书院院长

向郑卫星校友递交校庆邀请函

郑卫星校友演示动画

杨朝辉校友采访现场

与杨朝辉校友合影

张文明校友

上海走访组与张文明校友的合影

采访徐君平校友现场

与徐君平校友的合影